一个剪着平头貌不出众的壮实小伙子,很难把“红谷集团总经理”的头衔放在他身上。实际上,他的头衔并不止这个,他还是一个从云南县城走出去的全国销售冠军,一个演绎了从完全门外汉到点兵千万、纵横捭阖的商业奇才!
不到6年的时间,云南小伙张洋从文山到广州,从一个普通的加盟者到红谷集团总经理,由一个普通的国企员工变身为叱咤江湖的民企集团总经理。
解读张洋,可以触摸到在中国市场变革大潮中,无数对商业懵懂无知的年轻人,如何在风雨洗刷下磨砺成为顾盼自雄的商业铁汉。更可以梳理出一个企业在市场博弈中,如何在陌生的版图中由西向东狼奔掠夺,直至成就中国时尚皮具品牌第一位的路线脉络图。
一个认真的“骗子”
如果不是邓申伟的那个电话,张洋今天还在文山市的中石化分公司领着工资,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。
2003年7月的一个凌晨,睡梦中的张洋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,电话里的人说自己是红谷的市场专员,现在在文山市汽车站。
红谷的市场专员?他猛然想起几天前去昆明出差,偶遇一家极具特色的皮具店,他便拨通了招商手册上的电话号码,问了些加盟的问题。
“当时没想那么多,反正人已经来了,就去约定的地方见了他,见面几句寒暄,他就带着我去逛大街,整整逛了一上午,中午随便吃了点东西,又去逛,当时亲戚跟我犯嘀咕,说这人是不是骗子啊。”说起当时的状况,张洋有点哭笑不得。
“怎么可能,哪有骗子这么勤快的?”
后来才知晓,那个自称市场专员的就是红谷的总经理邓申伟。他这种认真的行为让23岁的张洋迷惑、不解——总经理不是应该坐在办公室么,怎么会像个业务员一样,到处陪别人逛街呢?
在中石化上班的张洋,第一次接触这种草根企业家,并带给了他鲜活的行为范例。正是这身体力行的市场实践第一课,使张洋能够从一个完全未知的门外汉转变成一个全国销售冠军,更能在一次次嬗变后,成长为集团总经理。比如在起初云南的市场开拓过程中,他几乎是亲临一线,开着车跑遍云南的大小县城;比如记者在他的电脑上看到的全国所有城市商圈立面图,用红色和黄色分别标注了哪些门店适合开红谷店哪些不适合——而这些图,都是他带着一帮“经理”一个一个街道走出来的!
2003年8月8号,红谷文山店开张。
身为国企员工,张洋既没有开店的经验,也没有营销服务的概念,那时红谷初创,总部的支持也仅在前期的选址装修上,至于后面的仗怎么打?张洋可是两眼一抹黑!
中石化的工作不舍丢弃,张洋只好雇了店长店员来打理——在他看来,只要产品好,只要位置好,不愁生意做不下去。
担心的事情往往会发生,这不是概率问题,而是能力问题。文山店开业半年,境况却越来越差,业绩始终提升不上去,张洋傻眼了。
“那时,没钱做广告,我就找各种营销类的书刊来看,琢磨怎样提高单店业绩,一次我在《商界》杂志看到一篇写一个社区超市成功的案例,这对我触动很大,做生意跟做人一样,用心才能有回报,而做好服务才是第一位的。”
因为这篇小文章,张洋对现代商业的精髓似乎有所觉悟,也使他想起了此前那个认真的“骗子”邓申伟。当初邓申伟的那份认真使他冲动地投入到加盟行列,而别人的支持毕竟是有限的,现在要把店的业绩做起来,除了提升能力外,需要的恰恰是那种忘我的认真!
2004年3月,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,24岁的张洋毅然从中石化辞了职,全身心投入到加盟店运营上来。
【版权声明】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: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版权疑问、身份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@hhczy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